如果每人每月都能領一萬五新台幣 -【1號課堂】聽朱家安講述《基本收入》

Photo by Christian Dubovan on Unsplash

說實話,兩個月前的我,對「全民基本收入」(Unconditional/Universal Basic Income, UBI)的確是抱著有些輕視嘲笑的態度。

拜託!每個人每個月不用工作就有錢?怎麼有這麼好的事?!
錢從哪裡來?哪有人願意繳這種稅?
這樣大家不都遊手好閒?

沒錯,我有很多問號,但沒有真正去找答案。直到我讀了《21世紀的21堂課》(哈拉瑞,天下文化),才開始真正認真思考這個議題(詳細讀書心得請見下方連結),也開始逐漸在每天生活中思索「全民基本收入」的意義。而看到【1號課堂】邀請了「簡單哲學實驗室」創辦人朱家安先生來講述《基本收入》這本書,當然立刻就下載來好好「聽書」。而果真有更深一層的獲得。

聽朱家安講述《基本收入》

根據研究,在20年後,美國所有的工作有47% 被機器(人)取代。平時幾個個位數的失業率,已經讓人哇哇叫了!想想看,有將近一半的勞動人口屆時可能面臨找不到工作的命運,會出現什麼恐怖的景象?!

就算科技的發展,可能增加許多的工作機會,但大部分此類工作機會,都仍舊屬於高學歷,高收入的人群掌握,那麼哈拉瑞所預測的「無用階級」則會受到最強烈的波及(很可能就是你我)。也就在這種未來預測之下,「全民基本收入」成了可能解套的方案之一。

而這個方案其實已經在世界上有十多個單位正在「實驗」中,甚至還因此舉辦了(沒通過)的公投。

至於為什麼是一萬五新台幣?
為什麼要「全民」而不是「針對某些族群」?
基本收入與一般社會福利有什麼不同?
為什麼那些高收入族群反而願意買單?

在這邊我就不繼續「爆雷」,請各位下載這則精彩的「聽書」檔案,便能在半小時之內對這個議題有個初步的了解。如果想更深一層分析,當然就要閱讀這本好書以及找尋其他相關正反面的資訊。

順帶一提,我是利用傍晚晾衣服和摺衣服的半個小時,將這精彩的音頻給聽完的。未來每隔週三,我會分享一則我最近聽了很喜歡的音頻,希望讓更多朋友也體會到「利用碎片時間自主學習」是多麽簡單與快樂!

▶朱家安解讀《基本收入》:https://goo.gl/vHP2sS

▶「1號課堂」APP免費下載體驗:https://goo.gl/kGB4ic

 

延伸思考

全民基本收入有正方也有反方。經過思考之後,我是抱持「樂見其成」的態度。當然這樣的態度轉變,是經過了幾個案例思辨後的結果。

一個普遍更好的社會

我的婆婆在兩個兒子很小的時候就是單親媽媽,當時她原本有著正職的工作,但實在難以負荷兩個孩子頻繁的接送、輪流生病,以及無止境的家務。因此在幾經考慮之下,很無奈地選擇了社會福利的補助熬過幾年辛苦的時光。

她分享,當時真的「百般不願意」,覺得自己變成社會的底層,要去努力證明自己的無能為力才有辦法申請補助。在一個對孩童與母親福利普遍優於其他國家的德國,都是如此了,更何況許多更應該被幫助的家庭,因為不知道有哪些補助可以申請,或者不想要成為被貼標籤的社會底層,所以喪失了被幫助的機會,其中連帶受害最深的,就是兒童。如果能夠「無條件」地能夠有這筆基本收入,那麼可以拉近貧富之間的差距,不只是經濟上,還包含健康、教育、社會力量上的差距。音頻中還提到了幾個例子,也很值得思考。

工作的意義

基本收入另一個可能解放的就是人類對於工作的「無奈」。我們已經被制約了人類就是需要一份工作才能生活(存),而這份工作必須要每天八小時,不喜歡也得要承受地去做。就算是雇主提供的環境非常惡劣,勞工也只能因為要有一份糊口的收入而去上班。

另外,就是我在之前文章中提到的「無薪工作」的價值。例如成為人母人父,以及照料家中與鄰居有需要的成員,在過去都是「無償」的工作,但當有了基本收入之後,等同於這些工作也有了實際的價值。或許會增進人類社會的互助活動與社群營造。

Photo by Volha Flaxeco on Unsplash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