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邊哭著,一邊讀完整本書。
對一個孩子與書中兩位主角孩子相仿的母親來說,讀這本書實在太難熬。我的腦子無法避免地,將兒子的臉龐與六歲的札克結合在一起。他們甚至同樣愛排列自己的各種車子,他們家週日與我們一樣有吃早午餐的約會。好幾次,我都得要停下來擦乾眼淚,深呼吸,才能繼續。
甚至寫這篇讀後分享,對我都是一種折磨。在剛讀完一本書時寫下感觸,是最直接且深刻的,然而這本書觸動了我身為母親最大的恐懼:失去自己的孩子,我停在第一句話許久,不知從何下筆。
一個虛構卻真實不斷發生的故事
「被遺忘的孩子」是由六歲的札克為第一人稱寫下的家庭故事。他在校園槍擊事件中倖存,但他十歲的哥哥就沒那麼幸運。這件事,撕毀了原本正常親密的家庭,每個人都用著自己的方式療傷與面對,卻遺忘了同樣在現場,躲瑟縮在櫃子裡的札克。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的腦中閃過好多新聞故事。美國層出不窮的校園槍擊案、小燈泡與她的家庭、鄭捷與他的成長故事、臉書營運長雪柔所面對的意外喪夫之痛,甚至是我自己失去父親後整個家庭的巨變。每一個角色,都變得有了真實人物的面貌,這讓我在翻開第一頁就深深進入故事情節裡,然而也變得令人難以承受。
更別提,女兒學校之前就有一位類似書中槍手的問題學生,更讓讀這本書的過程充滿了個人的情緒。我們幾位家長與學校一起協助處理他的狀況。當看到警方在這個學生家中找到的假槍照片,就算我理智知道那些不是真的,但我仍舊全身發抖地忍不住哭出聲。
我們以為這些「新聞事件」離我們很遠,似乎是另一個星球發生的事,事實上,孩子們能平安健康長大,是多麽值得感謝的一件事!有多少的可能性讓他們受到無法恢復的終身傷害,甚至死亡,抑或是成為一個社會的問題?我們身為父母親,又能夠做什麼來避免這些事?說真的,在我越深入了解這些孩子的故事之後,我越覺得自己的能力實在很有限。
由於那位問題學生,我閱讀了幾份美國警方針對校園槍擊槍手的事後調查報告,看到這些多半不到20歲的年輕人,經歷了怎樣的成長歲月。
其中讓我震撼的,不是他們在成為槍手前的憂鬱病史或暴力傾向,而是很多的他們,都曾經有過快樂可愛的童年。我看著那些照片,他們天真的模樣就如每一個孩子一樣讓人疼惜,是經過了怎樣的事,讓他們成為了槍手?或者,真的有些人天生邪惡?但我從這些照片中完全看不出來。
我們總想要咎責,總想要簡化地找出原因,就如書中的母親一樣,認為找到一個「原因」或「怪罪的對象」,一切就會改變。然而無奈的就是我們無法設下天羅地網保障我們孩子的安全,也沒有任何一個夠實際的父母,可以大膽地拍胸脯保證:「我的孩子絕對不會傷害別人!」。
當父母的「年資」越久,越懂得「渺小」是什麼意思。我們只能「盡人事」,接著「聽天命」。無論是在於保護孩子的安全上,或者是培養他們成為一個對社會有正面幫助的人上,我們能做的都很重要,但都很有限。也從中我對於更多用心父母的無力有著無比的憐憫,甚至包括對我自己的父母親。
「憐憫」與「同理」,也是「被遺忘的孩子」這個故事最終能夠終結的原因。但現實世界裡,當我們面對自己龐大的失落與壓力時,反而最容易遺忘的就是身邊最重要、最愛的人。我想這也是這本書,為什麼這麼值得每位父母親閱讀的原因。
你我或許都曾是「被遺忘的孩子」
我的父親在我19歲時過世,從知道他生病,到他過世,大約只有一年的時間。對一個高三升大一的學生來說,面對「死亡」這堂課我曾經以為十分遙遠,而且應該是先面對爺奶公婆之類的年長者,而不是我健康強壯的爸爸。對於我母親來說,她也從未想過自己會這麼早喪夫成為寡婦。畢竟,她一直都是喊累喊病痛的那一個啊!
六歲小札克所面對的疑惑、失落、孤單、憤怒,甚至生理上的惡夢、失眠,我雖已經19歲,都無法避免地面對過。我也有一個「秘密基地」,偷偷在裡頭想爸爸,偷偷哭。在爸爸離世的當下,所有身邊的親人都千叮嚀萬囑咐我們「絕對不能哭,不能讓爸爸捨不得」,但我事實上就是想哭得要命,我想尖叫,想逃跑!我們家剩下的三個人,雖然每天生活在一起,但卻用著各自的方式面對自己的悲傷,這樣的結果就是,我們每個人都被彼此有意或無意地遺忘,我們都萬分孤單。
經過了這麼多年,這面對的過程雖然痛苦,但我們早已釋懷,彼此的關係與生活也當然到了新的美好階段。然而我從中學到的,就如主角札克從「神奇樹屋」的傑克身上學到的:照顧所愛的人,是讓人重新快樂起來最有用的好方法。
然而,經歷過這些思考,我就因此知道該怎麼面對了嗎?我就不再害怕了嗎?
錯!身為母親,這仍是我最大的恐懼,我甚至連想這件事的勇氣都沒有。
雖然我願意用所有的力量避免這樣事件的發生,也當然盡全力保護我的孩子們,甚至照顧我自己與丈夫的健康,但這些事情無法完全預防遺憾的發生。我能夠做的,就如最終書中札克一家人所重新認知的:我們無法掌控未來,但「當下」的每一刻,與「眼前」仍舊存在的家人,才是最該花時間珍惜的。我們身為父母,當然盡心盡力!然而更重要的是,永遠提醒自己保持著「孩子的平安快樂最重要」這樣的珍惜與謙卑。
昨晚讀完這本書,我與丈夫促膝長談。我們流著淚彼此提醒:無論未來發生任何讓人痛苦的事,我們都要記得為了還在的人,重新快樂起來。
很感謝親子天下出版這本好書的中文版,也感謝譯者的專業翻譯功力,讓我們能用著六歲孩子的眼光來進入他複雜深刻的感受與世界中。
我知道閱讀這本書,對很多父母親也會同樣艱難。然而,我誠摯建議每位父母都應該要讀,而且一起讀,好好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