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若媽咪|孩子的人生在「未來」,你的教育還在「過去」嗎?跟著孩子一起改變、成長!


女兒和我有同樣的經驗,就是當我們說「我們住在德國」時,很多台灣的同學朋友都會投以羨慕的眼光,好像我們到了天堂一樣…。

恩,這我們可以打包票,絕對不是!

除了冬天太長太冷,人也有點跟著氣溫冷了一點外,德國之所以為德國,台灣之所以為台灣,就是因為「文化」的差異。當我們羨慕某些不同文化所呈現出來的現象的時候,別忘了這多半是因為有著很深厚的思想差異。一些別的文化中所認為的「理所當然」,另一個文化可能認為是「十惡不赦」。也因此,從生活方式、社會氛圍,到規則制定,法律規範,「整套」都沿著這樣的文化衍生而來,若要從其中抽出一塊來「拷貝」,絕對是會落得四不像的下場。

覺得上面說的很抽象嗎?如果同樣身為父母親,就請試問自己以下這幾個問題:

如果,你的孩子跟你說,不想唸書想當工匠?

如果,你的孩子十四歲就帶著女友(男友)回家?甚至可能參加你們的家庭活動?

如果,你十六歲的孩子告訴你,她想一邊工作,一邊讀書,與男友同住?

如果,你上高中的孩子,告訴你他週末到朋友家喝啤酒打電動?

如果,你上大學的孩子,沒有成績單到家裡,住宿也沒有門禁,沒有導師、沒有舍監、沒有教官?

染髮?刺青?避孕?到阿姆斯特丹抽點大麻?各種性取向?

這些事,都離德國的父母不遠。以上,是很多德國家庭每日的「生活狀況」。

我不說是「問題」,是因為以上,在德國都不是「問題」,甚至在法律上和社會上,都不是什麼特例。但,很少發生在台灣家庭,甚至在德國的台灣家庭。當以上任何一個狀況發生,在德國可能就是一句問話搞定,認真一點的,開幾個家庭會議解決。但如果是發生在台灣,可能就不是這麼簡單的事。

就拿「體罰」來說好了,到現在,台灣還是有很多父母會直言:「孩子講不聽就打啊!」,但在德國,打孩子是違法的。對他們來說,「不打不成器」這句話完全不成立,因為他們一整代沒被體罰,也沒都變成罪犯啊!若要兩邊的父母親去爭論孰是孰非,大概三天三夜都吵不完。這樣基本的差異,讓德國的老公在台灣時,幾次都差點叫警察,因為他在路邊就能看到媽媽打小孩,在德國人眼中簡直是不可置信,連他母親的那一代都沒被體罰過呢! 但在台灣長大的我們早已是見怪不怪了,因為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嘛!

哪一種好,哪一種不好?我想很難有個定論,也沒有標準答案。但我一直相信,家庭教育若不「適性而為」,會有很多的問題。如果家長很難接受以上這些狀況,又把整個家搬到歐美來,孩子在「這樣也很OK」的環境成長,一定有很多與父母親觀念作法的衝突。父母親也會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成為教養上的「弱勢」。

姐姐的學校裡有一些亞洲家庭,他們努力在西方「放牛吃草」的教育環境之下,維持「虎爸虎媽」的方式教育孩子。下了課還補習英文數學科學,還要學繪畫鋼琴,成績一定要維持一定的水準,否則不能出門。他們的孩子,不僅在學校被視為特別的族群而格格不入,他們與孩子的關係也變得更緊張,甚至有一個家庭就因為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不夠好(其實是中等),決定提早半年搬回亞洲。更別說,這些孩子,在父母親不在身邊的時候,行為變得比其他孩子還要叛逆!

台灣之所以有很多東西仍然存在,甚至被抗議了都很難改變,不是因為政府不改,學校不改,而是整個社會觀念還沒有改。就如「技職教育」在台灣,就算有很多很棒的典範或例子,但整體上來說就很難推動。因為「做工的」在台灣人的腦中就不是值得尊重的職業,然而到了德國,若手藝技術好,黑手可能是炙手可熱的高收入行業。所以德國會有孩子很驕傲地選擇當工匠,很任性地決定去修車,十六歲就決定自己不讀大學了!只有當多數的人都覺得「就是這樣」、「這樣也很好」,所有的改革才有意義。否則就會像這多年來的教改一樣,怎麼改,都是越來越多的競爭與壓力。

所以,父母親所該思考的,絕對不是要學哪個國家的教養概念,或者就堅持台灣最好,堅守著我們過去被教育的方式。這兩種,都沒有什麼意義。父母親的教養之所以需要學習與改變,是因為我們的下一代是否具有「面對未來的能力」,「家庭教育」佔了很重要的角色。然而誠實地說,很多身為爸媽的我們,對於未來的樣貌知道的非常有限。

 

未來,是屬於孩子們的。我常這樣提醒自己。

我們現在所堅持的很多「正確」,到了孩子掌管世界的時代,可能都是「敗壞」。我們所認為「新興行業」,到那個時候可能已經是「夕陽工業」。小我14歲的德國老公,生活在一出生就有網路的時代,他沒聽過任何人還在使用傳真機,他第一支手機就沒有按鍵。而女兒,整個生活就是網路,她應該無法想像,過去沒有網路的時候怎麼聽音樂,怎麼看電影,怎麼做功課查資料。

所以,該改的都是孩子嗎?該被教育的都是孩子嗎?我想,在這個時代中,任何不改變,不成長,不偶而否定自己既有觀念的人,終將被淘汰。而生活在這樣家庭的孩子們,幸運的可以叛逆地自己走出一條路,最後被接納,然而不幸的,甚至失去生命都有可能。

身為父母,我很少去想我自己過去是怎麼被教育的,因為那都是陳年舊事,現在大多數都用不上了。當我聽到有人說「我們過去不也是這樣長大的嗎?」,我就為孩子覺得難過,因為這父母的眼光不在未來,不在他,仍舊在那注定消逝的過去。

我總提醒自己:我的教養,要幫助孩子能夠面對他們的未來。

所以我從不禁止女兒上網,我教她怎麼用網路找到覺得有趣的資訊。

我從不會禁止她使用手機,我教她如何安全又尊重對方地使用。

我家也一直都有電視,很大的一個電視,但從來沒因為這事讓我們家裡有爭執。

我不會禁止她十多歲交往男朋友,我教她正確的性知識,以及該怎麼保護自己,也與她分享我的經驗。她就算不小心懷孕了,也不需要擔心媽媽我的反應,她老早知道媽媽會怎麼說怎麼做,我們也早已討論該怎麼做。

她總說期待可以喝酒的那一天,我說我也期待和她喝一杯!也會教她如何去酒吧玩得盡興又能安全。

那些種種限制,連過去的我都做不到,又何必每天為這些事情煩心,與我親愛的孩子們糾葛?

想好,準備好,討論好,比一味的限制與控制,來得更有建設性。

教養,不在於「限制」孩子,而在於教他們如何「駕馭」自我,終究讓他們可以駕馭未來。因為他們未來的世界,我們連個邊際都看不到!我不能拖累我的孩子,陪著我活在過去,甚至是現在。

我的成長,絕對要快過我的孩子。我一直這樣告訴自己!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