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若媽咪|「手足情深」很令人感動,但絕非理所當然!

這張照片並不是姐姐和小搗蛋的初次見面。第一次接觸是在醫院的產房裡。
生產後助產士問我家人是否方便進來,我同意之後~我媽媽、姐姐,還有我婆婆,都進來看我和寶寶(醫院產房大到可以全家族都進來了吧⋯⋯)。姐姐第一次抱著小搗蛋,突然溫柔地唱起:「祝你生日快樂!祝你生日快樂!祝你生日快樂~~祝你永遠快樂!」我現在想起那一幕,眼眶都還是溼的。


姐姐是我們家最寵小搗蛋的。有時候他哇哇叫,爸媽我們不一定理他,但姐姐就會忍不住抱起他。所以他只要姐姐回家,就會主動要抱姐姐,兩人如膠似漆…。我想「擁有彼此」或許也是我能給他們兩人最棒的禮物。
手足情深絕非理所當然,更非用「要求」可以做到的。我相信孩子天生喜愛手足,但同時天生害怕失去「被疼愛」的位置。他們會一直試探我們,是不是我們愛某一位比較多,是不是我們不怎麼在乎他們了。這也絕對不是「使壞」!在他們還「懷疑」之時,親子與手足的關係都還有改變的機會。怕的,就是有天他們深深相信自己已經被「退位」,深深相信自己不如另一個手足,相信自己不被愛。

 帶孩子接納可能會有的變化

有了弟弟後,我的確花在姊姊身上的時間與心力變得少了些。每一位父母的精力時間都有限,與其讓孩子以為「一切都不會改變」,還不如好好預備他們迎接可能會有的變化。但讓他們清楚知道,會有這些改變不是因為「爸媽不愛你了」,只是家中有任何一個「新成員」的加入,所有的人都需要一段時間去調適,爸爸媽媽也是。
因為家有幼兒,我們在德國又沒有車,所以姊姊的球賽我無法全部出席,但我會很謹慎地觀察與詢問她的期望。如果某場比賽真的對她非常重要,我們也會安排著全家出動為她加油。而每次練習的交通,我就沒辦法「包辦」了!讓孩子接納可能會有的變化,好好聆聽與討論,會讓孩子沒有錯誤的期待之外,還能夠學習「彼此體諒」和「互相配合」。這對成員較少的現代家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體驗。

 固定花一對一的時間。讓他們感覺自己很特別

連睡覺中的嬰兒都最好不要在場。我有時會趁弟弟睡了,窩到姐姐房間裡頭聊天。孩子需要知道你在乎!
週末時,我也會安排把小兒子丟包給老公一個人,與姊姊去「約會」。那個時間就是純屬於她,逛她喜歡的店,吃她喜歡的餐館。有時孩子不喜歡與我們出門,是因為我們去的地方做的事情都不是他們決定的,讓孩子決定「單獨約會」的主題,是「你很重要」的清楚表達!

 欣賞孩子的不同。千萬不要把「比較」掛嘴邊!

講講身高體重無妨,但不是用「好壞」的評論來看待或表達。想想,如果我們另一半總是拿我們跟隔壁鄰居某帥哥美女比較,我們會有什麼感覺?我們難免會有「比較之心」,但所謂「成年人」的意思就是知道不需要把某些話語直接對別人說出口。
這樣的態度也會讓孩子學會「欣賞他人」。我們說某某同學或兄弟姊妹「好棒」,就單純分享覺得他好棒的地方,不要「回馬槍」地又說「你應該要跟他學學」。我勒緊舌頭十五年的成果就是,女兒非常喜歡讚美同學朋友,也很喜歡與我分享她看到別人身上優秀的地方,因為她完全不感覺到「被別人的優秀威脅」,而是自己也有很棒的地方,彼此可以學習成長。

 對孩子訴說另一個孩子對他的愛

「弟弟一早起來就找你呢!」,「姐姐特別幫你買的喔!」,孩子們都喜歡這種偷偷的喜歡。觀察手足之間的互動,通常關係好的手足,都認為對方非常喜歡自己。
人際關係是如此的,如果我們認為對方喜歡我們,我們也容易對其表達正面的態度。相反的,如果孩子想到對方總是打架吵架,媽媽看到兩個人在一起總是先說「等一下不要吵架喔」,那想到這關係怎麼可能微笑呢?這點是爸爸媽媽可以幫忙的。多幫彼此做點人情,多說說「看到你們玩在一起,真棒!」,孩子自然就更喜歡與對方相處。

對孩子說話時請專注

我們都很忙,沒錯!但「眼神交會」絕對是每份關係的必需暫時放下手邊的事,和孩子坐下來(躺下來)講講話(特別是聽他們說話)。其實不需要十分鐘,他們已經充電滿滿。相信我!你也會有一樣的感覺。
不只是對於小小孩很重要,對於大孩子更是如此。女兒已經14歲,有自己的生活圈與在意的人事物,當她有機會與我在一起的時候,我幾乎是用「搶時間」的態度在與她相處。絕對放下手機,放下工作,看著她的眼睛說話!雖然有時難免會感覺「熱臉貼冷屁股」,但媽媽貼孩子的冷屁股,總比孩子貼媽媽冷屁股萊德好一些。有時,我也會撒嬌地說「看看媽媽嘛!」或「讓我們約個會嘛!」,我相信她總是會從這些動作話語中感受到我的心的。
所以,當孩子還在喊著「媽媽你看」、「爸爸你看」的年紀,請珍惜啊!別忙著看你的手機和電視。就算還需要點時間忙完手上的工作,我也會清楚向他們解釋「媽媽現在在洗碗,等一下把手擦乾了,就馬上過來和你說話囉!」,孩子懂的。

難免「想要一個人」。尊重孩子獨處的時間空間。

有時難免他們會有「想要一個人」 的時候,不要強迫他們總要玩在一起,不要強迫大的總要照顧小的。
弟弟有時會想要「闖入」姊姊房間玩,我也會告訴兒子:「我們要敲門!姊姊說『可以』才能進去。」就算我們認為另一個孩子只是在休息,也要尊重每一個孩子「獨處」的時間與空間。當人被尊重了,才懂得尊重人。
就如我跟女兒說的:「生弟弟的是我們,照顧弟弟是我們自己的責任,如果你能幫忙就太好了,但不需要有壓力。」這對比弟弟大11歲的姐姐來說,是很大的舒坦。也讓姐姐時常是抱著「解救媽媽」的心情來幫忙的,我也一定會說謝謝。

沒有一份關係是「應該」的。

「愛」與「應該」往往有拮抗作用。當「愛」上頭放了「應該」兩字,愛就很奇妙地變少了。當「愛」是一種選擇的結果,就算五歲的孩子一樣覺得甘願。我們很希望看到「手足情深」的畫面,但如果那個畫面是孩子們自己決定而去做的,才是美好。真正的愛,絕對不可能用「先天血緣」或「後天要求」而來,而是一個決定,一種感動。

這在任何關係都適用,只是很不容易做到。

—-
【後記】其實寫完後,腦袋裡想著的不是手足,而是姐妹與我聊起的「產後夫妻關係」,突然覺得這篇似乎也可以直接把對象改為「老公」耶…!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