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暑假了,不少爸媽開始煩惱怎麼安排孩子的活動。想起女兒放暑假的那天,學校只有半天課。她和我相約在市區一起和我的朋友們碰面,也算是「慶祝」她暑假開始!原本想她會期待著盡情享受沒有作業考試的時光(當然她也是),但放假後她對我說的第一句話是:「媽,我放假了!接下來我就可以多幫妳的忙了。」聽到這話媽媽當然是滿心感動,但話說我這媽是不是也太弱了,還需要女兒來「幫忙」?
不過話雖如此,每天「睡到自然醒」還是暑假的必要!逛街吃冰也是「每日固定行程」。但她總會在下午的時候把兩歲弟弟帶出去陽台或遊戲場玩,就是讓媽媽我可以喘口氣休息一下。現在我能打這篇文章,也是因為她剛剛自告奮勇帶弟弟去沙坑玩!聽著他們嘻笑踢球,當媽的就能夠滿足地微笑著做所有的事。
的確,我很幸運有個貼心的女兒。但如同所有的孩子一樣,她並不是天生就如此的。
接下來文章內容與「暑假」不一定直接相關,而是屬於我們家獨特的移居故事。但或許也能讓思考著「該給孩子一個怎麼樣的暑假」的父母親,一些不同的思考方向,也或許能壓力小一些!
從「世界繞著我轉」到「原來爸媽也有需要」
每個孩子都覺得「世界繞著我轉」,直到某一天我們突然發現「其他人也是會有感受的」,而且「我能夠讓別人覺得更快樂」,這時候我們才開始不再只為了自己思考。很多人在討論著現在的孩子比較不知道感恩,不知道珍惜,或許是因為我們沒有給他們機會去看到「家庭的需要」。
而女兒的這個moment,或許就從發現「媽媽也會累」開始。更直接感受到媽媽我的脆弱,應該是從她親眼近身見證著媽媽懷孕生產,照顧一個新生兒那刻起。
女兒一向大剌剌,也不屬於 mommy’s girl 的類型,就連與我分隔兩地,也從沒看她掉過眼淚。卻在看到我陣痛到全身發抖站不起來的時候,過來扶我一把,並且在我頭上輕輕吻了一下。我經歷了32小時的陣痛才將弟弟生下來,她在門外也等得心急。但一進產房抱著弟弟,就與我們一同感受到了生命的喜悅,開始唱起「生日快樂歌」。
這些都只是感動的片段,但真正上演的,是每日的育兒「悲喜實況劇」!過去她聽我「說」著照料新生兒的辛苦,但當十多歲的她親眼目睹、親身體驗到媽媽每天體力的操練,耐心的磨練,以及為了養育一個孩子所放棄放下的自己,她才真正知道「媽媽」這兩字代表的意義。
我過去不願意孩子看到我辛苦的一面,所以不管工作多忙,再累再難過,我都是努力將最快樂堅強的自己呈現在女兒面前。我不希望她擔心任何生活上或經濟上的問題,我希望自己是她的天。我希望她覺得:媽媽不會哭,媽媽不會累,媽媽會生氣,但媽媽還是有源源不絕的正能量。
然而,這不是真實版的「媽媽生活實況」。我盡心扮演著一個幾近「神力女超人」的角色,但其實過去她從不知道要能有一個舒適安穩的家,需要付出多少心血心力。
寶貝女兒,歡迎親臨「媽媽生活實況」!
這兩年的時間,我們一家四口在德國「相依為命」。特別是我與她,完全就是從原本的根硬生生拔起來,到了異地就要立刻開始生長。
我們就是彼此最親的家人!這點比我們在台灣的時候更加強烈。我們得要一起去辦簽證,一起面對新學校新語言,同時都要交新朋友,也同時認識(適應)這邊的風土民情。有時想,我真的是很幸福的,身邊總有一個人懂「人在異鄉」的感受,而我們也能彼此陪伴支持。
相較於過去「舞台媽媽」的光鮮亮麗,女兒初來乍到的第一個暑假,每日朝夕相處,就見識到真實的「母親」角色要做出多少的調整與付出。
過去的暑假,她總有一堆活動,全台灣甚至全世界四處跑。我們總怕她無聊,也怕她浪費時間,學這個做那個,拜訪親戚朋友,都幫她安排得妥妥當當。但初到新的國家,頓時之間我們只剩下彼此,加上一個幾個月的新生兒在家,所以全時間都緊緊黏在一起,哪也沒去。
她看著我一邊努力忙台灣的事業,同時間又要扮演全職媽媽,煮飯洗衣打掃。更別說身邊有個幾個月大的嬰兒,白天已經夠忙碌,晚上還不能好好睡覺。但我也不能疏忽了女兒的需要,採買學校物品、認識新環境、聊天逛街、照管功課,這些也是父母的「工作項目」,馬虎不得。很不好意思地說,她也看我哭了很多次,看到我累癱到坐著也睡著,這些最真實的畫面都在我們朝夕相處時無可遁逃。
我沒有要求過什麼,也沒耳提面命,但她自然地從總想著「我的禮物呢」的天之驕女,開始思考滿了歲數就要想去打工幫忙家裡;從等著吃飯的孩子,變成一起準備飯菜的小大人;從「誰來陪我?」,變成了「媽媽我來,你休息一下」。
將要14歲的她,仍舊是個嘰哩呱啦、天真活潑的大孩子,但因為這段經歷,讓她在同年齡的朋友中多了那一點的體貼與穩定。當然,這絕對不是鼓勵大家都在相隔十年後再拼一胎,這實在太辛苦(瘋狂)了!但當家庭中有「要事」或「挑戰」發生的時刻,也同時是會讓孩子更懂得父母心的契機。
我有時想起我的奶奶,經營著一家雜貨店,親手帶大八個孩子。那時候沒有安親班,沒有暑期夏令營,只要回家或放假~爸爸就是要幫忙送貨和扛木炭,接下來才能去玩。雖然說苦,也好像離我們說的「快樂童年」有點遠,但爸爸對奶奶總有著那一種尊敬尊重,對於不同出身背景的人也總有一種理解與疼惜。我直到這兩年才靜下心來體會,全家人共同「扛起一個家」,也是一種幸福。我想,這是我過去十年當母親,從來沒思考過的角度。
別把孩子擋在「大人世界」之外
「生活・在一起」,是現在我對家人的定義。
難道,家人不就是「生活」在一起嗎?然而,太多的孩子並沒有體會過真正與父母親「一起」持家,「一起」負起家中的責任(例如家事或彼此情感的需要)。當孩子們被視為需要「安排娛樂」的觀眾,卻看不到父母親在後台的辛苦與付出,這樣或許也是失衡了。
這也難怪,當這樣的孩子到了青春期之後,想得更是自己的社交生活,自己的電腦手機,自己的一切,到這時候就叫也叫不動了。甚至,這也不滿意,那也不足夠。很多青少年的問題其實不在於情緒或者交友,而在於從來沒認真思考過自己與身邊人的關係。雖然理應脫離了「世界繞著我轉」的年紀,但其實內心從來沒長大過。
其實,孩子是很喜歡走入大人的世界的,只是我們常把他們擋在門外。我們覺得孩子應該要玩玩具,殊不知他們最愛玩的就是我們手上的湯勺。我們覺得孩子該先去讀書再想其他事,然而無形間~我們卻讓他們眼看著爸媽還在忙碌,卻逕自走入自己房間關上房門。我們覺得孩子不該為家裡擔憂,然而當孩子表達物質慾望卻被當作自私的時候,他們也是無辜的~因為他們從來不覺得自己有一份責任。
所以,當孩子還願意與我們一起的時候,就盡量讓他們在我們身邊轉吧!讓他們看著我們工作,陪著我們一起持家務,甚至和大一些的孩子一起討論工作的業績壓力、自己的心情起伏。這可能會干擾了我們的工作,晚了一點開飯,甚至覺得一刻都不得閒,但這也是他們好好體會「全家人在一起」的時光,這~也會是他們未來永遠的家庭回憶。
創造一起完成的家庭任務
現在家庭大家都忙碌,真正每天能「交會」的時間實在不多,這些回憶的機會也變少了。然而與其將時間都花在各自的事業發展和學校課業上「各司其職」,不如安排全家人可以一起做的「任務」,在這一起做事的過程中,除了完成了家務,也能彼此聊天交流,真的很美好。
我有個很聰明的創業家朋友,她就讓女兒幫忙公司開發票,除了讓自己少了一件工作,也順道讓女兒了解自己事業的發展,甚至能教導女兒關於工作的態度,發票的意義,以及練習把字寫工整呢!
而我們全家出遊的時候,我們「大人」負責事前訂旅館交通,女兒就負責研究當地的景點,安排行程,甚至當我們的美食導遊(她很愛這個工作)。這樣分工之後,每次出遊我們都很輕鬆愉快,而且每個去過的地方,女兒都記得清清楚楚!有時還教我們說幾句西班牙文、義大利文打招呼和說謝謝的方式,是個非常稱職的「導遊小姐」!
前幾天正在廚房忙,兒子自己玩了一陣子就跑來抱我的大腿。過去我會希望:「你就讓我好好煮一頓飯吧!」,但那天突然靈光一閃告訴自己:「有天或許他就不會自己這樣跑來了!我得珍惜當下。」,就把正在去頭的豆莢拿給他一起幫忙,他那開心的笑容真讓我融化。除了坐在餐桌上一起吃飯,我們一家四口一起在廚房裡忙著的時光,才更是我享受的「家庭晚餐」時光。
我心中的家庭畫面是:全家人一起划著一艘名為「Family」的小艇前進,每個人都一同努力,共同保護和照顧彼此,不分你我。
「我為了你,你也為我」,彼此體會,共同享受,這樣的「一起生活」才更有溫度!
暑假,是爸媽可以放下手邊事情陪孩子的時候,然而或許也是個讓孩子看看(甚至參與)我們每日真實生活的機會。「暑期活動」之間的空檔,讓孩子和我們一起煮幾頓飯,一起擦擦整家的窗戶,一起搬著採買的物品回家,甚至大一些的孩子還能到我們的工作場合來幫幫忙。相信我!孩子們很喜歡做這些事。與我們「一起」,比起「暑假作業」來得讓孩子們興致盎然呢!
圖:www.shutterstoc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