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請容許錯誤的發生:人人都會犯錯
跑得越快的人,越容易絆到腳;越想學走的孩子,越容易跌倒。
沒有人喜歡犯錯,但忙中越是有錯,做越多也錯越多,特別對於當個「和尚兼撞鐘」的初創業老闆,更是每天都在錯誤中求生存。
有一次,我信誓旦旦答應團隊要處理一張很重要的訂單,卻因為當天會議滿檔又遇上交通問題,在期限的二十分鐘後才踏進辦公室處理,結局當然就是讓公司賠錢了。那張訂單無法在截止日期前生效,我一個「小」錯誤,讓公司損失六位數字的金額,對於當時事業剛起步的我,是一筆不小的數字。當時面對錯誤的道行甚淺,我躲到車子裡頭狂罵自己一個小時,甚至掉下生氣的眼淚,但這些都無法改變事實。一個小時後,我只能擦乾眼淚,深呼吸,踏出車門繼續奮戰。因為我是老闆,沒人敢說話,大家都摸摸鼻子繼續前進。
而過了幾年,類似事件再次發生,但犯錯的人不是我,而是另一位團隊的夥伴。而且這次的金額更高,影響到不只一張訂單,人在德國的老闆我,還得要親自打電話到美國和台灣來「補破網」。我當下的確是氣炸了!加上這位夥伴「素行不良」,總是在一些關鍵時刻做一些匪夷所思的決策,我早就已經對他有很多負面的感受,加上這件事等於是火上加油。
我打開電腦,準備寫一封信嚴詞表達我的不滿,甚至已經覺得該是時候請他離開工作團隊了。此時,我聽見房間外頭傳來杯子摔在地上破掉的聲音。
擔心正值學步兒的兒子受傷,我趕緊衝出房門查看,原來是老公在收拾桌面,不小心把杯子給打破了。緊張杯子打破又怕兒子受傷的他,頻頻道歉,手忙腳亂地要放下手上的杯盤,又想要清潔。看到這一幕,原本我應該更高張的情緒,卻在此時平靜了下來。
老公23歲當了新手爸爸,有時看著兒子吃頓飯,弄得整個桌子地板全都是食物,難免會碎念甚至發飆。我總在他旁邊提醒他:「每個孩子都是這樣的啊!我們小時候應該也沒好到哪裡去吧!」。有時候,我面對青春期女兒的忘性,好幾把火上來到頭頂準備飆罵的時候,老公也會提醒我:「以十幾歲的孩子來說,她算是很不錯了啦!我以前更糟糕啊。」。
「別忘了自己也曾是孩子」這句話,是我們倆時常彼此提醒的「箴言」。有時當我們已經走過了某些路,學到了某些教訓,總會忘記別人也同樣在走這些路,特別是在「學習中」的人,更容易左踩地雷,右觸警鈴。
我伸手趕緊幫忙老公收拾殘局,給了他一個微笑,說:「下回兒子打破杯子,我們要記得這一刻呢!」。
突然間,想要寫信怒罵員工的那股火稍微平息了下來。我雖然還是因此得要處理很多鳥事,也不能說完全不生氣了,但我至少「接受」了這個錯誤發生的現實,也「接納」對方犯的錯,並且承認~我自己也可能會,也的確曾經犯過這樣的錯誤。不能因為犯錯的不是我,所以我就用百分百的標準去要求對方。這是身為母親,每日都要提醒與學習的功課。
要學會,就得經歷錯誤!
是啊!不做任何事就不會錯。我如果不創業,就不會面對這麼多自己的軟弱和無能;我如果不當媽,也不會得要面對生活的失序與混亂。很多的「錯」都是在「做」了才會發生的。我不但要接納錯誤發生的必然,還需要擁抱「要學會,就得犯錯」這個真理。
「從錯誤中學習」是句很簡單的話。我們對自己很容易寬容,但對別人很難。這也是為什麼我特別欣賞同為媽媽的員工們「持續教導」的功力。最近兒子正在學著用兩隻指頭比「YEAH」,我看著他很認真地模仿,有時候意外地成功,歡呼著「媽媽你看!」,有時候怎麼也弄不好,就生氣到拍打自己的手!我明白「沒有一件事的學習是容易的」,我們看起來多麽容易的事,都曾經是這樣「學來」的。
天下「絕對沒有」不是的父母!
「知道如何犯錯」的第一步已經夠難,很多的老闆和師長都在第一步就已經翻天覆地,打翻情緒的大罈子弄得亂七八糟難以收拾了。然而如果只是「好吧!接受它」,那就太可惜了,絕對要從中得到一些什麼的。
要得到對方真正的「尊敬」,首先就要有「願意承認自己錯誤」的原則。因為人的眼睛都是雪亮的,除非我們能「永遠」不犯錯,否則裝傻或推諉的下場,就是對於對方來說,你只不過就是個「眼前得罪不起的老大」,但講到尊敬?還差得很遠。這,也是我在身為人子與身為父母之間的學習。
我認為世界上最錯誤的一句話,就是「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事實上,天下根本不可能存在沒有犯過錯的父母,這才是事實。無論我們的動機多麽純正,立意多麽良善,我們就是人,不是神。然而要求孩子盲目地相信「爸媽是愛我的,所以所做的一切都是為我好」,這對孩子的價值觀與精神只有危害,沒有幫助。他們學不會用「理性」去思考是非對錯,更學不會如何面對人性的軟弱,包括別人的與自己的。
在從小的生長背景中,很多的我們就是這樣被強烈地教導要「無論如何相信家長與師長的絕對正確」。事實上,孩子仍舊能夠感受到「今天爸爸好像心情不太好」,或會去思考「這件事有媽媽反應得這麼嚴重嗎?」,但當我們不去鼓勵彼此「真實」的溝通,反而讓孩子到了青春期時,當他們發現爸媽其實也是會犯錯的,也是軟弱的,對父母親就從「盲目的全然相信」突然逆轉為「全然的不信任」。
當爸媽因為自己的婚姻或生活問題,對孩子特別沒有耐心時,小一些的孩子或許只能照單全收,但大一些的孩子就會生出「你憑什麼把自己的情緒加在我身上」的憤怒,這種憤怒沒有得到父母親的一句「對不起,我今天心情不好」的平反,就會更加變本加厲,每況愈下。我不喜歡這樣的互動模式,然而要改變也絕非一朝一夕,需要每次要求自己承認錯誤,更要每回練習說對不起。
承認錯誤,讓彼此更接近
我發現每回我只要因為自己的事情而對女兒口氣比較差,她說的第一句話往往是「妳還好嗎?」,原來她比我對自己的情緒還要敏感。而如果這時我否認自己的負面而仍舊針對她,我們中間就會產生裂痕,相反地,如果我軟下來,說句「對不起,我今天有些情緒」,女兒通常會給我一個擁抱,然後也說句「對不起,我知道自己也有錯」。若是我們沒有當場解決,我也會坐到客廳沙發安靜一下,接著到她房間,先針對自己的情緒道歉。接下來我們才有辦法針對「事情」來討論,否則,雙方的針鋒相對永遠沒完沒了。
對於更大的事件,對於大孩子來說更需要開誠布公,公平與誠實。我在女兒十二歲的時候,很認真地與她談了我與她的父親離婚的過去。之前她年紀較小,對她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知道「爸媽都愛我」,世界不會分崩離析。然而當她越來越成熟,她也需要知道更多父母親身為一個「人」,所要面對的喜怒哀樂,軟弱與掙扎。我讓她問所有的問題,我也讓她明白自己從中學到的東西,很讓我意外的是,十多歲的她非常理性地明白我們過去所面對的狀況,甚至讓我知道「妳是很棒的媽媽」,這對於我來說,是多麽珍貴的禮物。比起在她心中是個「超人」的形象,我更希望女兒明白我們是有幸成為母女的兩個獨立個體。我們彼此相愛,但也彼此接納與體諒。
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這段時間是他們形成「批判性思考」的重要階段,他們需要知道是非對錯高過於個人情緒,才不至於在未來用情緒化的方式,來處理本應很簡單理智就能處理的事情。
但無奈的是,有很多已經成年的人,心智的成熟度遲遲無法離開這個階段。他們就會偏執地希望別人認為他們是「完美」且「不可被質疑」的,才會覺得對場面有控制權。這也就造就了很多外在很強悍,內在卻十分害怕與軟弱的「惡老闆」,與強烈想控制孩子一輩子的恐怖父母。
犯錯是必然,容許錯誤的發生,是一種很實際的理性看法。若甚至能放下情緒而喜迎錯誤的產生,更是智慧。父母親能夠「接納錯誤的發生,犯錯則道歉,並從中學習」,這正面的「犯錯三部曲」對於孩子們來說,是相當重要的榜樣與學習呢!
圖:https://www.shutterstoc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