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在公共場合舉止得宜,孩子一生將受用無窮!

對許多爸媽來說,帶小小孩出去餐廳用餐,搭飛機火車,甚至只是逛個街,有時都是壓力極大的事。
出生嬰孩到幾個月大的寶寶,還屬於「活在自己世界」的階段,當然無可厚非地偶而會有失控的狀況,我相信大多數當過父母親的人都能理解。然而,若是到了學步兒,甚至四五歲以上,卻還是一出門就像脫韁野馬四處狂奔,大聲吵鬧甚至在地上打滾,這樣的畫面就不怎麼可愛了!有時甚至非常危險。

之前寫過一篇文章:教寶寶好好吃一頓飯 ,就提到這樣的恐怖小孩。我們很喜歡這對朋友,小孩也很可愛,但我們與他們聚會,絕對不約一起出去吃飯,因為不只是他們一家人沒辦法好好吃,連我們都受到影響,甚至總要提心吊膽是不是會有什麼危險發生。這也影響到他們夫妻的感情,因為每次孩子的失序行為,就會影響到父母親的心情,也無法享受全家一起的時光,更別說因此產生的一些爭執。

但這些,都是可以預防的!

在文中我也提到了我的一些「家庭觀察」,這些身邊的故事或許「樣本數不足」,也因此讓我好奇,究竟是為什麼~讓某些家庭的孩子能夠在我們認為「有理說不聽」的年紀,就能知道在公共場合的分寸,而某些家庭的孩子則是到了青少年都仍舊讓人頭疼。

從兒子剛出生到一歲半的時間,我的德國婆婆幾乎每三四週就會自己訂好旅館,開車四個鐘頭,到我們居住的城市探訪我們一家。我很幸運,有一個尊重孩子父母親,卻從旁幫助許多的婆婆。當然,她就成為我的最佳採訪對象,抓緊機會就「家庭訪問」她的教育方式。

因為我不止一次從老公三兄妹的朋友家人那,聽到對於他們過去的讚美,甚至有些朋友的家長,過去還要求他們的孩子夜晚外出,一定要和L家的孩子一起出去才准。原因無他,就是他們「知分寸」,所以安全,也讓人舒服。我當然無法從已經成年這麼久的老公身上,看到他的母親是怎麼教育他的,但從她對孫子的方式,或甚至說「要求」,慢慢抓到了一些蛛絲馬跡,究竟她如何讓孩子,在好好在公共場合與大人「配合」。

我的德國婆婆,是個很慈愛的母親與祖母,她表達感情的方式十分直接,連我老公已經成年成家,他們都仍舊時常擁抱親吻,表達想念與關心。但是,遇到「規矩」,我婆婆可以說是比台灣許多父母親都還要嚴格,我也自嘆弗如。

她的標準非常簡單,就是「尊重」。她尊重孩子,然而孩子也需要學習尊重其他人。

例如,從兒子開始吃副食品開始,我們就準備了一張餐椅給他,要坐著和我們一起吃飯,然而孩子吃得少,吃得時間比較短,吃完了就想要下來玩。婆婆對著還不會說話,也不知道懂多少的嬰兒說:「你吃完了,但奶奶還在吃,你要等我,我吃完了再一起玩。」當然,兒子不會立刻買單,但我看著婆婆,就每次這樣看著他眼睛,說一樣的話,然後拿一塊小東西給兒子吃,繼續吃自己的飯,重複很多很多次。很奇妙,才半歲多的兒子,懂了,每次只要聽到一樣的話,就會安份下來幾分鐘,接著安分的時間越來越長。到現在,只要他不是想睡覺的狀態,多半能夠與我們開開心心同桌吃一個半小時的餐。孩子可以有孩子的意見,但他同時也需要知道,同桌人也需要被尊重。

以下整理了我德國婆婆的方式,加上自己的一些「實際演練」,大概歸納出這幾個讓孩子在公共場合學會舉止得宜的方式。當然,這絕對不是什麼教養或幼教專家的教科書,只是一些經驗與原則分享囉!

1. 行前教育:在出門前就說明清楚等一下要見到誰,做什麼事,他應有的行為和態度。當然,也可以包括獎賞。例如:如果等一下你和媽媽去買東西,能乖乖坐在推車上不吵鬧,那我們結束就一起去踢球。
這是整場戲的「王牌」,如果等一下行為太失序,或者態度不佳(例如哭鬧或尖叫),就會被取消的東西。所以不能一點小事情就拿出王牌來喔!

2. 當孩子開始吵鬧,出現影響到其他人(包含爸媽)的行為:
(1) 絕對先告訴他「不可以」!
現在很多的父母親很怕跟孩子說「不可以」,好像說了這句話就不是明理的爸媽,反而先「同理」孩子。我婆婆很強調要同理孩子,但這些話都在告訴他「不可以」之後。因為孩子需要知道這樣的行為必須停止,尤其是一些讓人不悅或危險的行為,更是應該馬上制止,例如:在馬路上或餐廳裡奔跑、踢椅子影響到其他人等等。

(2) 為什麼不可以:接著立刻講清楚原因。「不可以」後面,絕對要接著「為什麼」!否則孩子只覺得是「被我們」制止,聽話照做而已,卻不知道這樣是因為影響到了其他人,或者安全因素,所以我們才制止他們。

(3) 同樣的話,看著他眼睛說三次,給孩子機會自動停止。

(4) 如果還是不能主動停止,就必須「被停止」。小一些的孩子只要剝奪了他調皮的樂趣,就很足夠。但大一些的孩子可能就得要「帶離現場」溝通,仍舊講理,但態度要夠嚴肅。

我婆婆的原則是絕對不會現場讓孩子出糗,絕對不會用「看看阿姨都笑你」「你真是丟臉」這樣的方式來讓孩子「就範」。這時候就得要思考是不是需要拿出王牌,如果不需要就千萬別用!但如果孩子更加哭鬧,就是拿出王牌來的時候了。目標還是「講理」,讓孩子懂要尊重其他人,也要注意自己與他人的安全。(恩,沒錯,真的需要很有耐心!)

(註:我婆婆過去聽說常用「你被禁足了!」這個罰則,對我老公他們很有用,因為等於無法和朋友去打球和電動。不過台灣孩子這麼多時間在學校,好像禁足這方式有點弱啊!或許「不能看電視」、「沒收手機」或「停網路」,對台灣小孩就是最大的處罰了吧?XD)

我們之前到荷蘭度假,到了一間咖啡廳,兒子坐在一個木頭箱子做成的長凳上。小孩當然都喜歡踢阿踢地發出聲音,但這影響到了其他人,所以我告訴他:「不可以踢椅子!你看看姐姐和其他人也坐在同樣的椅子上,你踢了他們不舒服,而且很吵。」同樣的話,我說了三次後,他就被移開到另一張椅子上了。當然他會鬼叫,因為等於拿開了他的玩具啊!但當我手指舉起來,他就知道不能再叫了。這就是多次訓練後的成果啊(媽媽拭淚)!

(5) 仍舊鼓勵!提醒他,請記得最後的獎賞。
如果他現在願意控制自己的行為,而且開開心心不耍脾氣,那他還有機會能夠得到今日王牌!

這大概是每天都得要進行的五步驟吧!(擦汗)
但很明顯地,兒子過了一歲半之後,理應進入Terrible Two 很難搞的時間,但雖說他的自我意識變得很強,但也很容易溝通和談判,只要條件說好,都挺管用的。

剛提到婆婆絕對不會公開讓兒子難堪,這點我覺得很重要。
有些孩子反而會因為覺得出糗了而更鬧,而且就算聽話了也只是因為怕丟臉或怕被處罰,而不是因為真明白要尊重其他人,那如果爸媽不在的時候,就無法無天啦!

另外,有一點也是我從婆婆身上學到的。我們常要孩子「安靜」,但我們用很大聲的方式,要孩子安靜,不是反示範嗎?婆婆都會用悄悄話的聲音說,「噓!我們現在要這樣說話喔!」,這和我們常常在公共場合看到的「爸媽吼叫法」,完全相反啊!我們要孩子安靜,大人得先示範在公共場合小聲說話。要孩子開心微笑,我們就不能常用「我生氣了喔!」或用力拍桌來威脅孩子,因為孩子就像鏡子一樣,會反射他所看到的行為,就算不是立即,也會在他下次不開心的時候,用這些話或行為來表達。情緒,永遠都不應該是來要求孩子就範的方式。

老公也提到,孩子本來就需要奔跑,就有能量要發洩。在他成長的過程中,他可以老實安靜一會,因為知道等一下立刻可以去跑去跳,但他回台灣觀察到,很多孩子能奔跑的場合就是那麼僅有的開放空間(例如:百貨公司、車站、機場、大賣場),所以當然看到這樣的「空曠場域」就會本能地想奔跑啊!我想想也是,如果我們能夠有更多讓孩子「舒展」的空間設計,或許孩子會比較有機會在用餐或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的時候安靜一下啊!

我的德國婆婆說:「孩子如果能學會在公共場合有合適的行為,未來一輩子受用無窮。」
因為,那代表孩子懂得尊重他人,懂得聆聽與觀察,懂得自我控制。
能有這幾種能力的人,走到哪裡都能與人愉快地相處,交到朋友,更能獲得尊重。

在〈學會在公共場合舉止得宜,孩子一生將受用無窮!〉中有 5 則留言

  1. 凱若您好:
    我是一個全職媽媽,每次在教孩子教到很累很沒有耐性的時候,就會拿您的這篇文章來看看,都會讓我找回當初堅持自己帶小孩的初衷,謝謝您!

  2. 看了文章覺的很棒,打從10個月後就開始不在餐椅上吃飯現正剛好一歲更難控制安撫她在餐椅乖乖坐好,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1. 辛苦啦媽咪~一歲的孩子坐不住很正常的。慢慢來!從願意坐著,到十分鐘,二十分鐘,慢慢就會越來越好的。
      每次願意多坐下來一點,就鼓勵他!準備一些只有在餐廳用餐才有的法寶。
      我兒子很喜歡畫畫,所以我都會帶著空白的紙和筆(以免餐廳沒有)。我會「陪著他」一起畫,這樣孩子會更有興致喲!給您參考啦!

  3. 看完你的文章,真的感覺到自己的不足,尤其庸庸碌碌的工作生活,好像並沒有負起對於孩子的教育。
    身在台灣的媽媽們,也好想要好好教孩子,你的分享真的很實用,我也想要實踐看看^^

    1. 謝謝你的回饋。當父母真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我們都一起加油! 🙂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