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若媽咪|媽咪最大的恐懼:「人多口雜」的教養環境!
人多口雜的教養環境,是壓力不是助力 每回當我分享德國婆婆的故事,許多的朋友都會羨慕地說:「真希望也有這樣的婆婆/媽媽」。其實倒不是因為婆婆媽媽們不關心孫兒的教育,反而是因爲太過於有想法、有經驗、有意見,如此「人多口雜」的關心,變成父母親的一種壓力,而非助力。甚至,還會因此有很多溝通與爭執。大多數的長輩都是希望兒孫好,要怎麼拿捏,的確是很不容易! 就算不是身為爺爺奶奶,有時我們自己都難免對別人的教養 […]
人多口雜的教養環境,是壓力不是助力 每回當我分享德國婆婆的故事,許多的朋友都會羨慕地說:「真希望也有這樣的婆婆/媽媽」。其實倒不是因為婆婆媽媽們不關心孫兒的教育,反而是因爲太過於有想法、有經驗、有意見,如此「人多口雜」的關心,變成父母親的一種壓力,而非助力。甚至,還會因此有很多溝通與爭執。大多數的長輩都是希望兒孫好,要怎麼拿捏,的確是很不容易! 就算不是身為爺爺奶奶,有時我們自己都難免對別人的教養 […]
有一個以上孩子的父母親,常擔心的就是孩子覺得自己「偏心」。什麼東西總要準備個「每人一份」,甚至切蛋糕的大小都得要很講究。但這樣真的就會讓孩子覺得我們不偏心嗎? 婆婆有三個孩子,其中兩個兒子只相差不到一歲,妹妹則是六年後才出生。他們兄妹之間感情非常好,但有著完全不同的性格與人生的規劃。我曾經問老公:「你曾經感覺到『媽媽比較愛』哪一個兄弟姐妹嗎?」,他十分肯定地跟我說:「我的媽媽完全不偏心,而且從來沒 […]
我家女兒和弟弟相差11歲,他們的姐弟情深,總讓我很感動。雖然有這個弟弟是個意外,但從姊姊的身上也看到了這「意外的禮物」帶給她的快樂與成長。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存在 女兒一直是獨生女,直到11年後弟弟出生。或許很多人會說:這樣享受「獨生子女」的時間也挺足夠了吧?不少朋友看到女兒照顧弟弟的模樣,羨慕我有一個「現成的Babysitter」。然而我卻不是這麼看的。 的確啊,姐姐很疼弟弟,也很 […]
聖誕節,是德國人全家團聚的日子。就像台灣的農曆年四處拜年,我們每一年回老公老家,除了在婆婆家和一大家人過聖誕夜之外,都還會到爺爺奶奶家拜訪,當然包括老公生父那邊的家人。上一個聖誕節,公公婆婆做了件讓我很感動的事,他們邀請了老公和哥哥的生父到家裡一同過聖誕夜。在那個夜晚,大家一起吃著聖誕大餐,談天說地、玩小孩、拆禮物,這是老公與哥哥,第一次同時間與兩位爸爸一起過聖誕夜。 其實在這次之前 […]
最近兒子有點咳嗽和鼻塞,自從上了托兒所之後,這已經是家常便飯。兩歲兒子的體質還算不錯,所以咳嗽鼻塞往往就是最嚴重的狀態了,去托兒所快半年,只發燒了兩次。兩個孩子都是身強體壯,我們已經覺得很感謝上天了! 但看著他睡著也在咳,有時候被鼻塞弄到睡得不安穩,或一整天聽著他的咳嗽聲,做爸媽的真的是心疼啊!但德國的習慣就是:如果沒有發燒持續超過38.5度,沒有嗜睡或者意識不清,活動和飲食都正常,這邊的父母親是 […]
昨晚我們參加了小搗蛋托兒所第一次的家長夜。 我不知道台灣有沒有這樣的安排,我覺得這樣真的非常好!😃 我們家長們平日在接送寶寶的時候會彼此打招呼聊天,但都沒有時間多聊聊,或彼此認識。其實和Erzieher (德國不稱幼兒園老師,比較接近「幼保員」?這是正確的稱呼嗎? 😝)也是一樣,雖然每天對話,但沒辦法聊得很深入。 最近小搗蛋最親近的老師要離職了,很多家長都跟我們一樣,覺得挺擔心也有些傷心。所以這t […]
有時真的從婆婆來訪的安排上,感受到她無私的愛,與身為長者的智慧。 例如,她會安排在我老公最忙的時候來訪,幫忙帶孫子,讓我能喘口氣。或是在孫子生日的前一天來,幫忙我們佈置和準備隔天的派對。接著再多待幾天幫忙收拾。她把自己當作「幫手」,而不是「被服侍的對象」,也讓兒女可以放心做自己的事。 在派對上,我來自台灣的朋友問:「你婆婆會不會很無聊?」 我這才想到,派對上我婆婆一個人都不認識,但結束後,我問她剛 […]
最近有媽媽寫私訊給我,聊到他們家與我們一樣,爸爸與媽媽說不同的母語,問凱若有沒有一些撇步可以分享?講到這,我還真有點心得喔!倒不只是因為孩子們學語言的「成果」,還有很多值得思考的觀念衝擊。 我家小兒子剛滿兩歲,不過他已經完全懂得我們對他說的華語與德語,以及幼兒園老師對他說的英語,與我們也都可以隨時「轉換頻道」,個別用不同語言對話,孩子的學習力真的是超級讓人羨慕!「華語」Mandarin(也有人說是 […]
女兒這學期成績都很好,應該說是最好的一個學期。 但唯有一科,她覺得拿到的成績與她預期的有一些差距。 她覺得自己做好了所有老師課堂的要求,也有幾次的表現得到老師嘉許,特別拿出來做例子,所以她認為這科目應該可以拿高分。但今天出來的成績,有點出乎她的意料之外,也出乎我的。 我沒有先問她,是女兒先大叫「為什麼?!」。 成績單不該影響爸媽對待孩子的態度 先解釋一下,我們家看「成績單」的方式,可 […]
「我覺得教養孩子好累!又要這樣思考,那樣調整,還要照顧孩子們的感受,也不能溺愛。我看我們上一代和上上一代好像沒那麼累啊!教養有必要這麼累嗎?」 收到了朋友傳來的這個訊息,剛好老公在旁邊,我們就聊起了這個問題:教養,有必要這麼累嗎? 每次遇到家人朋友關於「有必要這麼累」的問題,我總是很心虛,不敢回答,因為我知道自己的個性就是屬於「過度認真型」,特別講到「當媽」這個話題,我是絕對當成這輩子最重要的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