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都覺得,當了媽似乎就與職場越離越遠,甚至在家多年的全職媽媽會覺得自己已經失去「職場打拼」的能力。其實我反而覺得,當個媽,讓我成為一個更好的創業老闆啊!為什麼呢?
一、在高壓的狀態下仍然保持笑容:
剛要轉身幫小寶寶拿水,老大就不小心打翻食物?家常便飯!
廠商出包、客戶又剛好打來?沒問題!
媽媽厲害的地方就在於,面對這些狀況,我們仍有辦法溫柔微笑。
二、「一心多用」能力無人能敵:
有沒有感覺媽媽永遠都有辦法知道小孩在搞什麼把戲?就算她看起來正在折衣服,還是跟朋友聊天,媽媽總有一雙眼睛看著對她「最重要的資產」。
老闆常常有很多雜事急事麻煩事,但仍要關注在最重要的焦點上。

在還未創業前,我一直都認為自己要往「不能被取代」邁進。特別是從電腦時代,接著進入網路時代,現在又是「AI世代」,若個人的能力是可以被以上這些「非人」取代的,很自然就會被淘汰,這也是我們在世界每個角落都看得到的現在進行式。然而當我創業後才發現,如果自己「完全」無可取代,竟然也不是一件好事!
佔有一席之地很好,但千萬別讓自己「完全」無可被取代!
身為老闆,我當然不會花大把銀子去聘請一位路人甲都可以取代的職員,然而如果這個「優秀員工」完全無法被取代,只要他/她一請假,公司就會一團混亂。更別說如果這位員工離職,甚至跳槽,對公司會是更大的傷害。而對這位員工來說,「完全無可取代」也不是什麼好事!因為,就算請個幾小時病假,因為公司裡頭沒有人能成功代理他的職務,所以事情還是堆著等他回來做。就因為「完全」無可取代,所以隨時待命,所以超時工作,所以總是撿爛攤子!所以我只要看到同事搶著什麼都要自己做,我就會「善良」地提醒對方:「有能力很好!有野心更好!但千萬不要讓自己『完全』無可取代。」
不要以為這只有吃人頭路者會遇到,老闆其實也是。我的父親也是創業者,一位成功的建築師。他的建築師事務所雖非龐大,但也算是當時業界中優秀的公司。而就如許多的老闆一樣,他的公司「沒他不行」!所以幾十年創業的時間,他完全不敢離開公司太久。歐洲旅遊?等退休後再說吧!他答應我母親,五十歲之後就要陪她環遊世界,結果,他五十歲時發現自己已是癌症末期,不到一年後就過世了。身為設計人,那些書本上讀過的美麗建築、歷史古蹟,他全部沒親眼看過。創業開始從零到一的階段,當然事必躬親!但是如果一直維持如此,不僅累了自己,也累了家人。
因為有過這樣的家庭故事,所以也讓我深知「無可取代」的苦。然而,這功課卻是從當媽媽的過程才漸漸學會的。

這兩年多來,我在臉書專頁「Carol凱若媽咪的教育實驗」上寫了不少家庭與親子的文章,也很幸運地得到出版社青睞,出了《每一天的教養,都為了孩子獨立那天做準備》這本小書,雖然在書中和某些文章中有提到我的創業背景,但仍然很多人(不看書)就都以為凱若就是一個「在德國生活的台灣全職媽媽」(而且靠人養)。
一直到有次,一位路人甲語氣不是很友善地私訊我「我倒是想問問,妳老公在讀書,那你們在德國是要怎麼生活?靠誰養?」,我才開始覺得自己是不是該為過去十幾年奮鬥努力的自己「正式出櫃」,於是開始寫一些關於「創業」的文章。話說這些搞不清楚狀況的路人甲,也常常變成我的寫作與分享的動力,再次佔用版面好好謝謝他們。
我從十五年前,手機還無法上網的時代,我就開始做「網路上」的創業,一開始的確是因為沒有資金,無法去租一個辦公室或店面,加上肚子裡有一個即將出生的寶寶,所以乾脆就在家裡的一個角落,用一台二手電腦和二手傳真電話,就這樣開始了我的婚顧事業。十五年內走過的事太多,也不是本文的重點,我們就直接跳入今天想分享的主題:被動收入。

不少次,我都被問到「妳怎麼會這麼勇敢?」,我總是有點慚愧地說:「其實我想我是特別膽小。」這絕非假謙虛,而是真正走過這些抉擇後的體會。
其實我不是不害怕,反而是特別恐懼
的確,如果看著我一行行的人生經歷:23歲大學甫畢業就結婚,移居上海工作一年,27歲挺著大肚子回台灣創婚顧公司,幾年後又與朋友開始第二份事業,閃電離婚後又移居歐洲,在39歲生了第二個孩子,一邊帶孩子又開始了新的角色成了專欄作家,竟然還出了一本書…,會覺得這個人還真「敢」啊!因為對於很多人來說,要決定改變一個人生的角色(例如當全職媽媽、換跑道、創業、離婚、退休等等),是十分需要勇氣的事。跨那一步,心理的障礙總是比現實的困難還來得更大。

每個職場媽咪的「斜槓人生」
「其實,每個有工作的母親,都活著她們的『斜槓人生』啊!」,有天在與朋友聊到「母職」時,我很有感觸地說了這句話。
在亞莉・霍希爾德 (Arlie Hochschild) 的著作「第二輪班」(The Second Shift)當中,她以自身的經驗,開啟了專業的社會學的研究,探討女性在家庭與事業之間是否真的能夠「魚與熊掌兼得」。1989年初版的這本書,時至將近二十年後的今日,仍舊很寫實地描繪了「想要工作的媽媽」在家庭角色上的捉襟見肘。白天工作時,現代婦女面對著與男性同樣的工作要求標準(但平均來說更少的薪水),但回到家裡,仍舊要操持比丈夫更多的家務與育兒的責任。
事實上,在我努力走出自己一條「平衡之路」的十四年中,看到了許多與我一樣期待著財務獨立或擁有職涯發展的女性,因為「母職」而放棄了自己的夢想。她們或許仍舊有一份工作,但卻總是配合著她們的母職與家務責任來選擇。直接放棄的,更多。
有時,我想自己是否只是「幸運」?或者我多了那麼一點任性。但這多年來我一直清楚地知道,如果我是個男人,我這條創業之路走得會簡單得多!
以「第二輪班」的概念來說,每一個有工作媽媽,的確都是正在過「斜槓人生」,然而並不是屬於能寫在履歷表上的那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