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若媽咪 | 知所進退:做父母最難的一堂課!
明天,一歲七個月的小搗蛋就要上Kita(Kindertagesstätte, 德國的托兒所)了。有時看著他,再轉頭看看身邊這13歲,儼然已經是個小女人的女兒,都會回想起原來寶貝女兒曾經也是這麼小,這麼需要我。她的世界裡,曾經和弟弟一樣,覺得媽媽就是全部。腦海中模模糊糊還記得她宣示著媽媽是「我的」那可愛的童音,與堅定的眼神。 而現在,她的世界裡,我只是其中小小的一個部分。我承認,還是很重要的部分,然 […]
明天,一歲七個月的小搗蛋就要上Kita(Kindertagesstätte, 德國的托兒所)了。有時看著他,再轉頭看看身邊這13歲,儼然已經是個小女人的女兒,都會回想起原來寶貝女兒曾經也是這麼小,這麼需要我。她的世界裡,曾經和弟弟一樣,覺得媽媽就是全部。腦海中模模糊糊還記得她宣示著媽媽是「我的」那可愛的童音,與堅定的眼神。 而現在,她的世界裡,我只是其中小小的一個部分。我承認,還是很重要的部分,然 […]
我媽媽的不少朋友都問她:「為什麼妳們母女互動起來『不像母女』?」的確,我和媽媽像朋友的成分多一點,大概是「7:3」的比例,7是朋友,3是母女。 當然,我媽媽還是會擔心我的生活起居,注意我吃了什麼,幾點起床和睡覺,還有我的安全與健康狀況。但我倒從不覺得她「嘮叨」或「管太多」,或許是因為她一直都用很尊重我的方式吧! 好「閨密」媽媽 例如,媽媽很重視我們的睡覺時間,因為那是健康的基礎。但她不會像我同學的 […]
《奇蹟之屋》凱若媽咪 推薦文 「我真的是出生於這個家庭嗎?」 突然在讀完《奇蹟之屋》的那一刻,我回到了12, 13歲時的自己。 青春期前期的苦澀與混亂,與家人抗爭「我是誰」的無數衝突,與沈浸在閱讀世界的無限想像…,這所有的一切像是不小心被打翻的香料櫃,腦中已分不清楚是真實抑或是故事,最後讓自己的腦子寫出了屬於自己「出身」的故事。 沒錯,我曾經就如書中主角 – 13歲的「約瑟 […]
別怕孩子跌倒,讓孩子知道:這世界是要去闖的! 新學期的開始,很多孩子們都得要面對新的環境和階段,除了興奮之外,更多的是緊張與恐懼。 對於一年前在德國開始新生活的姐姐來說,這樣的「菜鳥」階段,更是似乎沒有結束的一天。 對於大部分的孩子來說,是全班一起面對這樣的新環境,但對於轉學生,甚至像姐姐這樣移居異鄉的學生來說,在學校裡卻常常是自己一個人得調整和適應的。不只對姐姐辛苦,媽媽我也是心疼。 繼參加學校 […]
這幾天真的是深覺「受寵若驚」!在臉書的「陋室」,突然間湧進了不少新朋友。聽說,是由於幾名知名部落客轉貼了凱若發表的文章所造成的效應。很感動,感謝,然而也戒慎恐懼。 「Carol 凱若媽咪的教育實驗」這個園地的前身,只是幾篇個人部落格的紀錄文章。後來因為當時11歲的女兒,很勇敢地從台灣搬來德國與我團聚,看著青春期前期的她,努力適應著不同的教育方式,面對完全不同的社會文化,及移居異地時所走過的每一步, […]
在這個強調自我表現,生活步調又極為快速的時代,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變得簡短而直接,更討厭浪費時間,這樣的心理狀態,也影響了我們與孩子的相處。往往在期待「快速完成任務」的目標下,每天孩子聽到最多的不是「我愛你」,而是「快點!快點!」。 在時間的壓力下,情緒往往難以控制,常見的場景是,抓狂的爸媽面對著一頭霧水卻被嚇哭的孩子。 凡事快快快的壓力,讓人很難有時間好好從對方的角度來看事情,無論大人或孩子都一樣。 […]
我是一個有點憂患意識過頭的媽媽。 大概是因為父親在我18歲時就過世了,在那之前,我一直為了讓父母親覺得開心或驕傲而努力著,甚至到了爸爸人生的盡頭,我仍舊抱著這樣的心願準備大學聯考。考上理想的學校,心中覺得「鬆了一口氣」的感覺多過於對於未來的期待與快樂。 爸媽可能隨時離去,就算沒有人已經準備好了,這件事情還是可能隨時發生。 面對父親過世的我頓時發現:原來我來到這個世界,不是為了讓爸媽開心與驕傲而存在 […]
現代的爸媽,一方面擔心沒「教好」而養出媽寶,一方面卻又擔心與孩子的關係太緊張。 傳統的東方教育太過於嚴肅八股,但西方的教育又不一定符合家庭的現實。如果事事都讓孩子決定,每餐都吃巧克力蛋糕,先打完電動再做功課就會變成常態,但若事事都由爸媽決定,又限制了孩子的自由與發展,甚至落得被貼上「老古板」和「專制」的惡名。 然而,讓孩子有時討厭你,卻是必須的 很多朋友看我與女兒關係互 […]
寶貝,媽有一個很殘酷的現實得要告訴妳。 從今天起,妳得要好好餵養妳的腦袋了! 從妳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妳的腦子像海綿一樣,放在什麼地方就會自動學習。 然而,就在接下來很快的將來,如果妳不好好餵養你的腦袋,有一天它就會停止成長了。為什麼?我也不知道,我們人體的設計就是這樣。 就像身體一樣,人的腦子,是需要吃東西的。他們吃知識、吃經驗、吃技能、吃智慧,基本上他們很會吃,只要妳持續餵他們東西,腦子比身子厲 […]
我一直挺後悔太早給女兒手機。然而有段時間,她必須在她父親與我的住處往返,聯繫上常有一些困擾,所以當時幾經考量,還是幫她買了台手機。 當然啦!給了,就很難再收回,我們都必須學習如何與「它」共存。所以,我送給了女兒一份她很喜愛的禮物,卻也成了我教養這條路上,給自己的一份大禮。 恩,當然是很正面思考的話啦! 自我管理才是問題的核心 手機,網路,這兩個現代人最無法離身的東西,真的讓人又愛又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