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若媽咪 | 知所進退:做父母最難的一堂課!

londoneye01
明天,一歲七個月的小搗蛋就要上Kita(Kindertagesstätte, 德國的托兒所)了。有時看著他,再轉頭看看身邊這13歲,儼然已經是個小女人的女兒,都會回想起原來寶貝女兒曾經也是這麼小,這麼需要我。她的世界裡,曾經和弟弟一樣,覺得媽媽就是全部。腦海中模模糊糊還記得她宣示著媽媽是「我的」那可愛的童音,與堅定的眼神。

現在,她的世界裡,我只是其中小小的一個部分。我承認,還是很重要的部分,然而絕對不是全部了。她也知道,媽媽不是專屬於她的,而當然,她也不屬於媽媽。13歲,在某些社會中她已經算是一個女人,然而在媽媽的心中,她仍然永遠是媽媽的寶貝。

每天每天,我在兒子身上適應著被強烈地需要,同時,又在女兒身上學習著放手與退場。

這兩堂課都不容易,然而卻又都是「母親」這角色的必修課。

我們讓孩子們如此緊密地進入生命中,同時卻又清楚地知道,有天,我們會開開心心地送孩子離開家,離開我們。這過程中,我們得在孩子需要親密的時候「進」,又需要在他們需要離開的時候「退」。誠實地說,這不是每位父母親都能順利學會的功課。

親密,遠離;再次親密,又再次遠離

做為一個母親的起初,突然間,要接納一個新生命,就這樣「入侵」身體,那種震撼只有懷孕過的女人才懂。這個還看不出形貌的小點點,就這樣改變我的身材、作息,甚至味覺。在懷姐姐的時候,原本不愛吃東西的我,變得什麼都吃,隨時想著要吃什麼!當時我注意到了這個改變,卻全然不知自己已經懷孕。而弟弟則是相反,吃東西反胃,全天只想睡覺。這些都不是我,但隨著肚子裡的胎兒漸漸長大,從身體的變化中,我也隱隱約約地知道,未來的生命從此再也不同!

從孩子離開身體的那一刻,突然間,這世界上有了一個如此「極度需要我」的人。他們需要我的哺餵,我的安慰,甚至離開我的每一刻都覺得痛苦,無法忍受。經過幾十年學習獨立生活的我,現在要學習著「被依賴」與「被需要」,而且「無可取代」。

這種極度的親密,有時讓我覺得窒息,我不喜歡任何「無可取代」的事!所有的角色都可能有結束的一天,但身為某某人的母親,卻是一輩子無法被取代的角色啊!每一天,我都在半情願半強迫的心情中,承接起層出不窮新的任務。

餵母奶的親密,伴隨著疼痛與無眠的夜。懷抱幼兒的甜蜜,伴隨著媽媽手和無法自在的牽絆。孩子叫著「媽媽!媽媽!」時的暖心,也同樣等於著對媽媽無所不在的渴望。不斷拉扯了一年多,好不容易習慣了這樣緊密的連結,我們卻要主動放手。

孩子的世界,不能只有媽媽。他們需要探索,需要朋友,需要與外界的連結。但有時又覺得他們是這麼地小、脆弱與無助啊!

這樣的過程,在孩子真正離家之前,得要不斷地重複。

大一些的孩子,他們一方面需要父母親的引導,卻也需要父母親的信任與尊重。接著,已有想法的他們,仍然需要父母的羽翼讓他們生存,另一方面卻渴望著擁有自己的空間,實踐自己腦中想法的那個世界。就算他們真正展翅飛翔了,我們也仍是父母,這個角色一輩子都會跟著我們。而同樣伴隨著這角色存在的,還有無止境的關心與擔憂。

昨晚和老公看激烈的美式足球賽時,我突然想到如果有天兒子真的去打美式足球,我應該無法像現在一樣坐在電視機前面觀賽啊!不管他贏球輸球,我只希望他平安。不管他幾歲了,多麽強壯,我仍然希望在他受傷的那一刻,能夠在他身邊出現。這,就是母親。

然而,當他說要做這件事時,我會不會因為自己「會擔心」而禁止他去?

我就算想,也不能容許自己這麼做,也因為,我是母親。

適應著進,學習著退。

「知所進退」的這堂課,我還在修,而且極有可能一輩子修不完。

這堂課給予我最多的,就是人生原來可以不為自己而活,仍活得精彩,活得十分有意義。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