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若媽咪 | 溫柔的教養

baby

在這個強調自我表現,生活步調又極為快速的時代,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變得簡短而直接,更討厭浪費時間,這樣的心理狀態,也影響了我們與孩子的相處。往往在期待「快速完成任務」的目標下,每天孩子聽到最多的不是「我愛你」,而是「快點!快點!」。

在時間的壓力下,情緒往往難以控制,常見的場景是,抓狂的爸媽面對著一頭霧水卻被嚇哭的孩子。

凡事快快快的壓力,讓人很難有時間好好從對方的角度來看事情,無論大人或孩子都一樣。若是自己從旁邊看著這一切,我們都不難看出,其實自己只需要停下來,深呼吸,蹲在與孩子一樣的高度看著他們,就能減少許多的「失控」。因為讓人抓狂的,往往不是孩子,而是我們急躁而失去耐心的自己。

姐姐小的時候,我是個新手媽媽,也頗年輕,常常和姊姊一個「對峙」就讓我情緒起伏很大,然而當時又覺得在孩子面前不能生氣,不可以發飆,有一次竟然用拳頭捶牆壁!一捶,我就後悔了。痛得要命不說,我看著害怕又不知所措的女兒,覺得自己傻爆了!她帶著問號的天真眼神,似乎在跟我說:「我那個溫柔又充滿笑容的媽咪到哪去了呢?我要我的媽咪!」

孩子故意要惹我生氣嗎?

大部分不是的。只是我在自己的情緒之中,想要孩子這樣那樣的期望之中,很容易就忘了靜下來聆聽或觀察,孩子這麼做是為了什麼。他們的行為或許惱人,但動機往往很單純,就算到了青春期,都還是一樣。

倒是我們,常常想著如何教養,卻遺忘了溫柔。優雅與溫柔,一定與教養相衝突嗎?我希望不是的。

否則幾十年當母親的歲月過去,我肯定會被鏡中的自己給嚇壞的。

 

無可疑問,我「想」成為一個溫柔的母親

我希望讓孩子無論歡喜悲傷,都覺得與媽媽在一起愉快而溫暖。然而在每日的教養責任與家務壓力之下,真的是件不容易的事!

某天早上,一歲半的寶貝兒子那天不知怎麼了很不好「溝通」。

在一邊整理家務,一邊陪著玩遍他所有玩具三個小時之後,我真的覺得這時的自己離「理想中」的溫柔母親形象好遠好遠。在兒子終於自己坐下來看書的短暫時間,我決定寫下來,我心中溫柔的教養,究竟該是怎樣的模樣。

溫柔,不只是輕柔的話語或沈靜的臉龐,而是我願意去暫時放下自己,聆聽或觀察孩子的內心。

溫柔,是在要求孩子的好行為之前,先看到他們的好。

溫柔,是有原則地指正錯誤的行為,但絕不在語言或行為上攻擊孩子。而且在指正的同時,仍然能看到他們的好。

溫柔,是願意等待,願意陪伴。不用我的期待與速度,要求孩子跟上,而是走到他們身邊,陪他們一起走過。

溫柔,是當孩子對我說話,願意放下手邊的事,將眼神看著孩子的眼睛,認真回應他們。不管說的內容我同不同意,都不打斷或馬上批判,先聆聽全部,思考後再回應。

溫柔,是不在情緒之下說出傷害孩子的話。

孩子願意改變行為的原因,應該是「是非與對錯」,而非因為害怕或擔憂父母的情緒。

溫柔的父母,可以十分堅持原則,卻不會成為孩子的敵人,反而是最支持他們完成夢想的朋友。

寫完這些,我心情也平靜不少。當然,兒子給我的空閒時間也結束了。

這個功課,很難,然而我相信自己可以做到的!我告訴自己,一定要。因為,他們是我最最親愛的寶貝,也因為,我仍然希望永遠保有優雅與溫柔啊!

在〈凱若媽咪 | 溫柔的教養〉中有 2 則留言

  1. 真的!!!!!!!!!!
    跟著老公到荷蘭出差兩個月週末都去了鄰近的國家,帶著兩隻小女孩。當時兩歲半和一歲,在那邊莫名的節奏不趕 媽媽從剛開始有時會跳針到中期熊熊的發現為何要把節奏帶來這。之後非常喜歡和習慣了那邊的節奏,回來後就算時時提醒但有時還是會跳針但有了這次出國經驗跳針次數已經大幅降低調整過來!

    社會環境的氛圍 讓育兒的媽媽們很有感?

    1. 真的!我也一直還在反覆思索關於「速度」這件事。究竟我們是「必然得」這麼快速?還是哪個環節其實可以「調速」呢?
      在德國住了四年,有時候也還是沒辦法接受他們慢條斯理的處事方式,然而自己也不自覺地慢了下來。人生真的就在這樣的反思與調整中度過吧!讓我們一起努力,少一點「跳針」,多一些溫柔。 🙂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